Memo_中庸 洞见
对杜维明《中庸 洞见》的读后感,亦无妨为对儒家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当代反思。我常觉古今中外的文章,仿佛有诸相通之处。哲学思想虽艰深,有形而上地对本源的探讨,如道家之于道、儒家之于理、黑格尔之于绝对精神,但这些探讨最后都会成为不同的概念体系,学者所做的便是把这些概念体系推广到万事万物。
思想的高度相似性,不仅是对本源探讨的目的是相似的,亦在于某些内容是相似的,如墨子对国家起源前的认识与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认识相似、道家“以理化情”与斯宾诺莎思想的相似。然而,思想在具体表述中,又确有差异且大为不同,不同学者对如何认识本源、如何解释本源的问题分歧极大。由此,不同思想体系所指导的社会人便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最终慢慢造就了中、西不同的人生态度,乃至中国北方与南方人格的不同,又如中国知识分子在儒、释、道间的摇摆,往往是通过对本源的探讨,进而引申出对人生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