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瑞泽尔. 赋魅于一个祛魅的世界:消费圣殿的传承与变迁[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是书为我于台湾返回后兴趣点之深入,于都市社会学空间,尤其是消费空间Zukin论述的转移,于时空社会学的关注,乃及近来于组织社会学的兴趣,将时空引入组织研究或可为日后学习之深入。

Read more »

《奢侈与资本主义》英译本导言

Sombart(1863-1941),大Weber一岁,先于比萨大学,后至柏林大学,27岁任教,其生平于此不表,但在文后的注释中提及Sombart略为顽固,在其后期思想有很多转变,但又保留了早期观点,导致其很多诡辩。

Read more »

说来好笑,人没网的日子委实难受,我今天翻Giddens的教材,Preface里隐隐地谈了谢宇讲的heterogeneity,Giddens感慨 “yet at that time the current pervasiveness of the Internet, email and other digital media in everyday life was unimaginable.” 网络确是在短短二三十年迅速霸占了生活的闲暇。
不知道梭罗如穿越如今可以去哪个湖隐居,瓦尔登大概不行,得再偏僻一些,才能寄情山林。网络的触角细细想来实在是工具控制人类,Weber和Marx早有论述了。但讲实话,我倒不惮网络控制我,实是因为没了网络实在不方便。

Read more »

边燕杰. 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近来的社会调查实践课程中,从最初到结束我都并没有一个核心的关注点,对国企工人社区期许的社会资本,似乎也一直是牵强附会。但社会调查的失败也确让我有了新的感受。

Read more »

2016.2.15 前夜

明早7:40的飞机,下午5点就到台湾了,抵达高雄。我对台湾本无多少期盼,台湾对我的意义大抵也全赖于另一个政党操持而不同,颇如Lu-Yao与我讲过的,“我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站去哪里。”之所以去,是因为想换个环境,虽然间杂了些忐忑,但总归是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感觉。“所谓故乡不也是祖先游荡的最后一站。”我对哈尔滨的感情深厚,可到底知道自己迟早要离开。世事难料,但愿我的前程坦途。

Read more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