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赋魅于一个祛魅的世界

乔治·瑞泽尔. 赋魅于一个祛魅的世界:消费圣殿的传承与变迁[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是书为我于台湾返回后兴趣点之深入,于都市社会学空间,尤其是消费空间Zukin论述的转移,于时空社会学的关注,乃及近来于组织社会学的兴趣,将时空引入组织研究或可为日后学习之深入。

中文版序言

数十年前美国经济便由消费主导,如今的经济增长大约70%来自于消费。而本书关注的正是消费场所。Ritzer于本书中指出了在线消费圣殿,预言产销合一的数字化王国,与壮观现实消费圣殿的竞赛仍将持续。
中国目前正快速由生产重心转为消费重心,消费圣殿正在排斥生产圣殿,而这种转变是否会削弱中国经济?尚不得而知。

前言

一、是书内容

本书着重讨论的是在理性化风险中,消费圣殿如何通过内爆、模拟,和对时空的操纵创造奇观。以重新赋魅的机制指出当美国消费圣殿衰弱时,世界其他地区消费则会扩张,及对总体趋势,消费仍会大扩张的预测。

二、是书发展

20c90s——2007年的狂热消费,产生了大衰退。08—09年大衰退冲击了消费圣殿,但Ritzer指出消费圣殿仍在社会中占据中心位置,Ritzer于最后一章涛涛了经济型奇观、一般性奇观等、恐龙化消费场所困境等。

译后记

20c50s——20c90s,西方消费革命,08年消费调整,是书主要沿袭了韦伯理论,并采用了后现代、新马克思等理论。

第一章 新消费工具之旅

作者提及,最早使用迪士尼化的人是Bryman于1996年的The Disneyization of Society. 想起了Zukin的权力地景。

一、新消费工具

新消费工具,即是我们能消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设施、建筑物(或非物质化的网络商城),它的内涵极广,包含了公园、商城等。

二、消费圣殿

消费圣殿为消费工具具有了神圣的宗教的表征,如迪士尼成为了中产阶级的朝圣之旅,购物中心营造的社区感、自然感等。
消费圣殿具体如19C中期特许经营,70%麦当劳是特许经营的(星巴克大多直辖);连锁商店;购物中心(伊斯顿的购物中心从室内广场转为室外,或为部分趋势);电子购物中心;折扣百货商场;大型超市;邮轮;赌场酒店;成人娱乐;娱乐餐厅;甚至是体育场、博物馆、宗教场所等,宗教的消费圣殿化(美国宗教的沃尔玛化)。

三、祛魅与赋魅

但戏法体系化的消费圣殿,产生了一个问题,也即是如何在理性化中保持魅力,而这也是全书探讨的,理性化祛魅与神圣性赋魅的动态过程。

第二章 消费革命和大社会

一、消费革命原因与后果

对于革命原因,私以为流于表象,未深入探讨革命的传导机制。
Ritzer指出新消费工具增长得益于消费者经济持续繁荣;生产者股票市场公司增值需求,年轻人市场(儿童成为消费者),受到市场直接关注;科技进步,如计算机的产生、高速公路、电视、快递业;及新的便利工具,如信用卡、ATM等,提及机场已经是便利工具和消费工具的重叠。在这些背后,实际新消费工具成为了控制消费者的机器,于此想到了《娱乐至死》。

二、大众消费

Samuel Strauss于1925年提出了消费主义概念,美国深受消费文化影响,或亦可成为高度民主化的消费,其文化为大众消费。消费圣殿促进了过度消费,及产生了强迫性消费。

三、消费方式变化

对于美国而言:一站式购物;消费圣殿成为直接目的地;产消合一;社会关系变化。
及后文,在更大的全球范围,美国对外出口美国式消费方式;国际上新消费工具的持续增长。事实上,美国化中也因地制宜的全球本土化,但究其根本,隐藏了普遍化趋势。

第三章 社会理论与新消费工具

Ritzer探讨了Weber、Marx和Baudrillard三者。
Marx的剥削理论,引出了Walter Benjamin;Miller和Williams的梦幻世界;契合着Weber祛魅引出的Campbell的魅惑力理论;以及Baudrillard的后现代矛盾性,即既产生了新消费工具,又威胁着新消费工具。
而Ritzer探讨的核心,即是延续Weber的理性化、祛魅与赋魅三者的关系。

一、Marx理论:剥削消费者

(一)、马克思现实的发展: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

马克思的研究源于所有权剥削无产阶级这一议题,于今日生产作用下降,消费作用上升,二者渐渐趋于合一,转入了消费社会。Ritzer提问,社会财富源泉什么?消费社会(美国、迪拜等)的命运是什么?及生产增长不再重要时,工人的可能命运?

(二)、马克思理论的发展:消费者剥削逻辑

马克思将消费分为了生产性消费与生活消费,生活消费又可继续分为生存性消费(工人阶级)与奢侈性消费(资本家)。在对工人的剥削控制中,是工人-生产资料-产品这一逻辑。
马克思并未细化消费资料,后来的Baudrillad在《消费社会》中提及了巴黎药店的消费工具,Ritzer于本书中提出了一个类比马克思逻辑的发展,消费者-消费工具-商品/服务。
正因如此,工人剥削逐渐转为了消费者剥削,Baudrillad认为消费为社会劳动,剥削发展为了对消费大众与生产大众的剥削。事实上,其中对工人的剥削转为了控制,而控制工人的目的是对消费者剥削、控制。举例如资本家间的广告竞争花费将转嫁给消费者承担。
以及,Ritzer指出,在新消费工具中,消费者看似有诸多选择,但实际上是以“消费时间”为代价换取进入新消费工具的资格,现代社会中,以一种更温柔、诱惑性的技术控制对象,如彩票、赌博等消费工具。

二、Weber理论:赋魅、理性化、祛魅

(一)、理性化

Weber将理性细分为了四种,Practical rationality(实用理性,世俗形态达成目的采取最佳方式), Theoretical rationality(哲学理性,概念抽象认识现实), Substantive rationality(实质理性,从属于更高价值观下达成目的), Formal rationality(形式理性,以某种法律或规则条例达成目的选择)。
形式理性,恰是西方社会所独有的,其发展为了官僚制度,以及Weber担忧的官僚化悲剧,iron cage。通过赋魅吸引个体进入的组织,其组织的限制也正是对于个人的剥削。
Weber继而划分了三种合法性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Charismatic authority, Rational-legal authority.
社会发展,传统权威与魅力领袖权威逐渐退出,魅惑的终结,而法理权威逐渐支配社会。

(二)、祛魅

道德先知(伊斯兰、基督教)或模范先知(佛教)吸引了信徒后,却被理性化、专门训练的祭祀取代,宗教内有着祛魅的趋势。
同时,如清教赋予了现实世界以宗教使命的魅惑,但世界实际上也逐渐由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理性化,宗教外有着祛魅的趋势。

(三)、赋魅

1、Campbell:浪漫伦理赋魅的后果

Campbell在《The Romantic Ethic and the Sprit of Modern Consumerism》一书中,于weber的新教伦理发展。与Weber的认识不同,其认为加尔文教自身带有着赋魅的内在机制。
其认为,加尔文宗在后来渐渐将高尚品味(享乐时尚)与道德想联,也即是开始光荣的贪婪消费奢侈商品。Campbell指出,正是新教伦理导致了消费主义精神,信徒将幻想赋予了现实,现实即成为了一个魅惑的世界。
于Weber的理性化祛魅资本主义不同,现代消费主义导致了浪漫资本主义,其中生产愈发趋于次要地位,而消费才是核心。
于此处想起了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2、Benjamin:对赋魅的批判

Benjamin在《The Arcades Projects》中提及,拱廊形成了城市中的城市,其正是商业资本主义的原始圣殿。他隐晦的承认了资本主义实质从生产转为消费,而革命也将转移至消费和消费者世界中。
Ritzer于此发展了Benjamin的理论,认为新消费工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狂热幻想,一方面,认为对购物中心中购物的渴求实际上萎缩了我们所有的需要与能力。批判美梦实际成为了大众鸦片,新消费工具于消费者中构建了虚假意识。

3、Williams与Miller:赋魅与祛魅的交织

于法国早期的百货商店,其认为既是赋魅的(场所),也是祛魅的(组织)。
事实上,祛魅与赋魅二者互惠,梦幻吸引-理性化加强梦幻,于此,现代人不仅生活在Weber的铁笼中,同时也生活在Campbell的梦幻城堡中。
但是,祛魅与赋魅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也即是理性化的祛魅也会削弱梦幻,而于此,后现代理论思考给出了走出困境的道路。

三、后现代理论:重新赋魅

现代性与现代理论都是以理性为起始,后现代理论则反对理性,支持非理性,乃及无理性。
Baudrillad认为,原始社会中,符号交换占据主导,其中经济交换只是众多交换的一小部分,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理性经济交换占主导。但是符号交换的魅惑力世界一直持续存在,而这正是对经济交换祛魅世界的威胁。
正因如此,世界具有着重新赋魅的可能性,是现代社会的内部可能性,是祛魅的可能替代品。
同时,Baudrillad批评了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其认为,对消费工具的重新赋魅恰恰是消费者自身的诉求,是消费者渴望的诉求。

第六章 重新赋魅:通过内爆、时间和空间创造奇观

一、内爆

(一)、内爆的含义

对于内爆,其含义如下:

“所谓内爆,是伴随着互相朝向的坍塌过程中,存在于旧的可区分的实体之间的边界趋于崩溃或消失。”
“Baudrillad对内爆界定为一种现象向另一种现象内部的融缩,以及传统的极点之间相互朝向的坍塌。”

(二)、内爆的原因

Ritzer并未深入探讨内爆的原因,其举例了几个可能,如节俭、希望提供便利或协同效应、创造奇观等。

(三)、内爆的影响

1、奇观。奇观往往是内爆的结果,而如百货商店实际也是内爆的产物。
2、事物界限的模糊。在当代社会中,内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企业,而实际上,内爆存在于所有事物,所有事物都能互融于对方,比如《楚门的世界》,其正是生活与电视文化互相内爆在一起的极端例子,二者互融。
3、去差异化的世界。现代社会的特征是差异化,但实际上,于今的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去差异化倾向。超市内爆于购物中心,不同实体存在于同一个地方,一个非差异化的实体中。

二、时间与空间

Giddens认为,当代时空距离大幅扩展。地点如新消费工具变得越来越模糊不定、梦幻。Harvey也由此写了诸多时空压缩的著作。

(一)、空间:向家的内爆

当下,空间间内爆,家的产消合一趋势。消费如推销员、邮件、电话营销、电视机的广告、电脑的网购。在家的购物使家成为了消费场所。
同时,工业革命前家是生产与消费的中心,后工业社会中再一次成为了中心,如亚马逊上我们为生产出订单,也生产出书评。家渐成为了产消合一的地方。

(二)、时间

1、时间:24h的内爆。资本主义经济一直试图让人不停的消费,就消费目标而言,是让不同的时间发生内爆。时间成为了一种经济资源,以致人们说美国对时间的经济价值开发遥遥领先。Ritzer指出,正是时空内爆,重新赋魅了消费圣殿。
2、收入:基于时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收入的内爆。经济依赖这未来收入对当下的内爆。07年经济危机冲击了这种内爆,但Ritzer认为资本主义终将恢复。
3、奇观:时间本身成为奇观。时间奇观如快餐店内的速度、大商场中的时间迷失。

第八章 消费圣殿和消费景观的传承与变迁

Ritzer指出了一种怪异的可能,虽然消费革命仍然处于初期,但是我们可能会见证衰退。也即是衰落先于繁荣,倒退先于革命。我们正处于一个后现代过渡时期,狂热消费与较少疯狂消费共存。
鉴于大衰退,一种节俭的奇观或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况是,很多消费圣殿或会终结,恐龙化。依据熊彼特,这些消费圣殿事实上是一种没有创造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