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_Immigrants and World Cities

Price M, Benton-Short L. Immigrants and World Cities: From the Hyper-diverse to the Bypassed[J]. GeoJournal, 2007, 68(2-3): 103.
作者核心論述的應該是反對過分著重經濟因素,在全球城市評定中忽視了移民因素,而整篇論文的經驗性研究就是圍繞論述移民與全球城市的相關性展開的。

一、導讀

研究城市是為了理解全球化,研究全球化在城市範圍的移民趨勢,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大範圍移民如何創造一個新的移民目的地。
移民地有不同的形式,但是大多數是過度多樣化的,全球化連接了太多區域,並且在一些案例中,增長了很多新的隔離(移民)社區。同时,移民地通常是已經有了大量人口居住,觀察歷史,它們過去通常是城市中心並且吸引了多種族文化的人群,帝國和殖民地前哨站的貿易中心也通常是多樣化的,並且同時有著高度的隔離空間。

二、World cities and immigrants

在全球化過程中,作者反對將經濟因素過於重視,主張重視移民的影響。移民選擇的目的地可以作為一個重新認識全球化得窗口,抓住全球化背後的地理因素。作者的目標不是分析移民的影響,而是試圖分析這股移民潮,進一步分析全球化的進程。

三、Methodology and definitions

“map the world’s major urban immigrant destinations and see how they compared with the roster of world cities.”

四、Results: the world’s largest immigrant destinations

移民目的地和世界都會的重疊性,阿拉伯世界的三個城市之所以沒有被列入到世界都會里,在作者看來是西方社會排名的偏見,這種偏見將會隨著這幾個阿拉伯世界的城市崛起而改變。
於此,作者簡單提及了波斯灣移民系統還不完善,與傳統移民地相比,還有很多漏洞,導致很多黑戶的存在,這些移民將會重新定義這個國家的起源。

“a strong relation- ship between‘global cities’and‘immigrant gate- ways’”

五、Cities with over 100,000 foreign-born residents

可以觀察到一個拉丁美洲人口向外轉移,北美、歐盟和日本,尤其是美國大量吸引人口的趨勢。於此作者提到了人口的國際性遷移。在Fig1和Fig2的分析中,出現了一個差異,也就是百萬人口的分界線。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分析,移民目的地和世界城市具有高度的重疊性,大約有80%;在百萬以下的分析中,則只有57%的重合。或許世界城市的評定忽略了移民的影響。

“important immigrant destinations are not auto-matically viewed has having global economic impor-tance.”

為了更確切的明白世界城市和移民目的地的關係,作者進一步區分了三種移民目的地。

“the hyperdiverse, the non-global gateway city, and the by-passed global city.”

1、Hyperdiverse global cities。存在過度多樣化的國際都會,也存在正常多樣化的國際都會。由於移民的全球化,種族和語言的多樣化也是全球化和世界城市形成的重要表現方面。
2、Immigrant gateways in non-global cities。移民的大量湧入,可以預示這個城市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而往往這個城市被人為的忽略了,比如都柏林和沙特阿拉伯的一些城市。
3、The global cities bypassed by immigrants。東京、墨西哥城等特例的解釋。

六、Conclus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how urban immigrant gateways function as part of a world city network. ”
“immigration to cities has created increasingly diverse populations in terms of race, ethnicity and nationality.”
“large numbers of foreign- born challenge many place-based assumptions about citizenship and identity in world cities.”

2016.3.16 11:25 於高雄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