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精英的兴衰
我粗读了一遍《精英的兴衰》,书里虽然探讨的主旨是严肃的,但仍不乏一些黑色幽默的句子,有几句这样写道,
“人们常说,魔鬼在年迈力衰时会立地成佛,妓女在韶华消逝时转为向善,而资产阶级完全不同。”
“在花天酒地之余,对一贫如洗的穷人抛洒一滴同情之类,恰能给感官带来几分愉悦的刺激。”
我粗读了一遍《精英的兴衰》,书里虽然探讨的主旨是严肃的,但仍不乏一些黑色幽默的句子,有几句这样写道,
“人们常说,魔鬼在年迈力衰时会立地成佛,妓女在韶华消逝时转为向善,而资产阶级完全不同。”
“在花天酒地之余,对一贫如洗的穷人抛洒一滴同情之类,恰能给感官带来几分愉悦的刺激。”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今日有空,整理了去年的笔记。时隔一年,思考的东西已有很大变化,在整理时我以括号为整理笔记时的考虑,未加特别注明者是去年的原文。少年人的转变往往很快,等明年若是整理,考虑的东西又不大相同,括号也要换成了别的符号加以区别了。2016.9.17 于和兴路
马克斯·韦伯, 阎克文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深夜听不列颠的民谣,却写这篇书名看似很严肃的笔记,有些不伦不类。
我读的阎克文译本,应是译作中上乘,但文字仍有些晦涩。我有时会固执地认为,在韦伯的笔下,他的文字好像是藏在阴郁里的一行行诗歌,需要人生寂静时,才能听到这些文字背后的呼吸声。韦伯无疑是一位狂想家,倔强且孤独得整理大千世界的宗教脉络,从中国到印度,复到犹太,诸世界宗教后,成就了他的《经济与社会》。那些段落的注释里夹着注释,他的后半生也套着前半生,直到他溘然长逝,剩下了几千页未尽手稿,令人惋惜,亦是古典时代的退场。
我的十八岁还很难触及韦伯阴郁后的力量,但他如迷宫般的天才构想里,予我智识以深度,在这些加尔文宗、资本主义等历史线索的幽微处,我们能够接近韦伯的孤独,理解新教伦理何以成为了时代的经典。
韦伯的《以学术为业》,是我上大学一年以来,感悟最为深刻的文章。尽管译文有些拗口,但对一些难懂的段落,在反复读了三四遍后,终归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而有很大的感动。学术与科学到底对个人生命有什么作用?在韦伯的时代,反理智化的浪潮席卷了当时的德国青年,崇拜领袖、追求体验,韦伯的《以学术为业》即是针对这一时期思潮所作的演讲。于今日的青年,这种体悟到底是没有过时之说,仍大有裨益。
前日从图书馆借来《学术与政治》,对其中《以学术为业》的笔记便在昨日洋洋洒洒写了八页,于此作简单地整理、校正。正文中的小标题是我稍显主观的划分。是文于我自己为体悟的总结,亦冀于后读者有微不足道的借鉴。2015.9.16 20:30 于哈工大
戴季陶先生在日本生活了四年,这本《日本论》是其撰写发表于1928年的。七十余年前的研究对其时的时局把握极为精准,亦颇多启示今日之日本何以发展如此。当然,研究日本文化,更为著名的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但相比于译本,我想中国人写的论述实更令人亲切,便从戴季陶先生的日本论开始读起。另,《灵魂深处的压抑——浅谈日本怨灵文化》一文亦好,可作参考。
蒋百里写的这本小册子很薄,于1938年出版,是黄埔军校的丛书之一。遥想七十余年前,黄埔的学生翻读此书,我现在也捧着这本小书,有些感慨。
是文的内部每节又已划分结构,且读且思,约两、三小时即能看完。其中第六节、第八节十分要害,即《军人思想之变迁》与《财政经济》两章,述农民军人与垄断财阀政党之关系,以之窥视日本转为军人执政走向之原因。余者泛读了解即可。每节作者既已有划分,不再赘述,我划分了全书除应当精读的六、八两节外的十节,共五大方面,供后读者参考。附录第六节与第八节。
一、二两章叙述日本人之文化。三、四两章叙述日本之崛起。四、五两章叙述日本之矛盾。七、九两章详细叙述其矛盾之中,外交、行政之两面背离原因。十一、十二两章,概论日本战争失败之原因。15.9.9 19:00 于哈尔滨。
一五年九月二日至五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旅行记录。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 九州出版社, 2012 (1952).
钱穆的这本书是很薄的册子,我以起首的汉代一节为要,唐宋明清则因琐事未及整理了。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