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日本论

写在随笔前面

戴季陶先生在日本生活了四年,而这本《日本论》撰写发表于1928年,这七十余年前的研究,当可谓对时局把握的极为精准了,于今日日本何以发展如此,颇多启示。
研究日本文化,更为著名的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但惭愧的是未曾读过,觉得相比于译本,总应该是中国人写的论述更为亲切,便从戴季陶先生的日本论开始读起。

先前在网上简单看了一下《菊与刀》的目录和前几章正文,相比之下,《日本论》应是算不上严格的质性研究,而更多的是作者在日本学习、生活所得的感悟,最后整理成的论集,对于初次深入接触日本文化,应是极好的引导读物,可稍加了解历史上的日本。
但毕竟是七十余年前的读物,今天日本经过战后美国管制、经济腾飞、房产泡沫,再至今日二十一世纪日益全球化,欧美文明的大幅输入,邻国中国的崛起等诸多事件影响,当与书中内容有很多不同,于此书,我更乐于将之作为观察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日本的读物,而谁要说读完了这一本论集,便大概了解日本,我是断然反对的。
书中在叙说实然之后,常有着戴季陶认为的应然,大抵是时代原因,戴季陶作为国民党元老之一,也偶有几个段落在推崇孙文的三民主义。
抛去时代限制,总体而言,《日本论》相对客观的叙述了日本从德川幕府时期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近代的政治、社会发展变迁,日本文化的一二根源等,但偏向与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相对较少。
相比于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字数差不太多,但好读太多。每节不长的薄册子,可于闲暇时间抽空来看,两三日光景的消遣,足矣看完。
2015.9.12 12:45 于和兴路

胡汉民序

简要的摘录了《日本论》中的几节几段,作番评析,重在突出戴季陶先生此书的态度,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以及期冀青年绝勿做智识上的义和团。
甚为惭愧,我于此书方首次得知胡民汉先生,于其身世,之前是丝毫不知。
但此序,却的确颇含民国时期,一部分右派学者,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观点的反对。
2015.9.11

第一节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

研究日本的过去,以窥测日本的未来,无论就学术或政治意义,或于国人了解日本的普及,都极为必要。
2015.9.12

第二节神权迷信与日本国体 及 第三节 皇权神授思想与神授思想的时代化

教科书将日本维新归根于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于此,戴季陶有所另论,日本国体观念大抵是由神权民族的观念发展而来,至日本维新,号为“王政复古”,大抵亦是神权思想的再发展,复兴为更为成熟的独立思想,与世界时代化的适应。
而现代日本,王政能够复古的发展动力,全赖于武士道及作为日本的中坚力量的武士阶级。
武士道发端于德川幕府时代,忠君食禄主义,实为封建制度在日本建立中而伴生,至后来的武道、士道、道德沦的、信仰伦的、维新革命的武士道,根本基点仍是德川幕府时代的武士道。
15.9.11

第四节 封建制度与佛教思想

平和的佛教传至日本,与武士道相适应,转为了牺牲与争斗精神,盖宗教制度与社会生活之相关,而中国与印度的佛教发展又有变异。
日本佛教由僧侣传入,先于神教对立,尔后降低统治阶级的神教之下,调和为神佛一体的混合信仰,至维新后,日本民族转而冲向世界,神教摒弃佛教,又为对立局面。

第五节 封建制度与社会阶级

日本文化年代很浅,中国三千年前的等级制在日本仍然留存。
明治王政统一之后,产生了一些人权平等、自由的运动,多出于法国民权而引发的人类固有的同情发展而来。其中比较著名的水平运动,即为最下层人民争夺自由的运动。
但仔细考察,这些运动,都是由上层公卿、武士倡导,而渐渐波及下层。归根是由这些旧贵族领导的。

第六节 日本人与日本文明

中国哲学于德川时代全盛,政治统一使物质进步,儒家的仁爱观、天下观发展,而后成为明治初年民权思想的发端,与武士道等连结,为内在革命成功原因,成日本近代文明的基础之一。
日本文明最为厉害的是其吸纳同化的能力,而此特质乃成日本之自信心、向上心,此自信心概念在戴季陶书中极为重要。
由此而窥世界文明发展,不自闭而开放,方能壮大自强。

第七节 武士生活与武士道

日本武士道,即为主家而轻生死,为多年之信仰、道德之极致,此奋斗又可具体为两件象征,仇讨与切腹。
复仇为日本人最高尚精神之一,为主家、自己家,乃至他家的“助大刀”,亦为所有日本妇女之美德,所以维新人士之妻子,多出于青楼。
而其传说,天琼矛化为日本八洲,亦为男性崇拜,阳具崇拜。
此日本深层的传统而生尚武、军国等,自有其根源,而非中印、抑或纯粹的日本神权思想而来,日本即便最为消极的浮世派艺术,亦有杀伐之气。

第八节 封建时代町人和百姓的品性

本节极好,当反复诵读。
封建时代,武士地位崇高,学问、武功兼修,虽然专制,但轻生死、意志坚强、不怕强权、怜恤弱小,颇似欧洲骑士之怜爱女子精神。
而町人即商人,政治地位极低,生活水平颇高,此落差,使得町人多阴柔、残酷、现金主义、市侩、卑鄙,如此方能在日本阶级颇森严的封建中生存,以之观西方历史,西人坑杀弱者,到底不是骑士,而是拿起武器的商人。
町人根性,如此。

第九节 “尊王攘夷”与“开国进取”

本节极好,当反复来读,是书极为重要一节,叙述日本思想变迁,国力崛起之因素。
幕府外受西方压迫,内受志士不满,与中国相同,清朝软弱,外国猖狂,二者合为一个时代倾向,成一个目的,尊王攘夷,尊王由神权武士推进,攘夷又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抗俄,力求武力,南派抗欧,诉诸经济,此两派之主张,亦发展至国防外交等政策。
尊王成功之后,日本有志之士发觉,攘夷艰难,便转为开国进取与民权并行。学习欧美,反思中国,自尊贯彻。
自古神权民族优越论与西方世界人类同胞交相辉映,乃成日本发展绝盛之基。

第十节军阀与财阀的渊源

此章当与第八章结合来读,亦值得细读。
维新之后,武士财产被剥夺,知识被普及,特权消失,只得被迫从事商业,又竞争不过町人,好些武士沦落。
领导维新的武士成了军阀与官僚的雏形,而国贸大势,这些得势的政府便与町人结盟,将一些政府买办垄断交于町人打理,一部分主导贸易的官僚和町人就转化为了财阀。

第十一节维新事业成功之主力何在

是文叙述戴季陶的历史观,三民主义。
日本之发展,由民族主义贯彻,解放农民为民权斗争,而今进入民生斗争,将来也将如此。
而日本维新成功,归于时代与信仰,日本发展之需要,此文反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而归之于全历史时代创造,于一时代之中,个人之失败,极可能是时代之成功。
而西乡隆盛之个人失败,今日日本政党无一不受其影响,领导人之繁多之中,个人人物之伟大。

第十二节现代统治阶级形成的起点

武士革命成功之后,从前的仁人志士在新政权建立中,或被排挤,或自行隐退,或转为民权斗争。
一部分堕落的武士与町人勾结,山城屋、铜山事件,是当日官僚商人腐败之两个例子,但多少这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大势。
只是怜惜江藤新平,为公之清廉,身死道消,悲也。
此民权斗争,转为下节政党之发端。

第十三节政党的发生

江藤与西乡的举兵,固然是英雄可泣,却不免愚蠢,大势之下,可转为政党,虽然军国主义暂时会取得胜利。
江藤枭首,西乡死在败军之中,维新之后失意武士见武力一途已无胜算,便转为文人。
板垣退助,回乡组建自由党,大隈重信组建进步党,成民权运动中心,立宪政治乃至日后各类运动,大抵发端于此。
政党最后争取到了议员立法权,但政府对全部政权的掌控需要,于之压迫,商人对政治庇护的需要,于之收买。
议员中政党,自由党之高洁因之解体,进步党飘摇,于军阀政权与财阀财权之间尽力维持,终于政客或转为军阀,或投靠财阀。
明治维新至此,开始厄运终结,将转入下一过渡阶段,军国主义执政。

第十四节板垣退助

日本立宪之祖,讨幕维新功臣,晚年孤苦,无人理会。时代之牺牲,成时代之成功。
而今日政治改革等,皆是发源于其的自由民权运动。

第十五节国家主义的日本与军国主义的日本

本文标题为日本,而实际写中国,颇没意思。
先叙述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区别,一为天然力,一为自然力,一为平等,一为压迫等。
再叙主义与事实之区别。
再叙建设民族主义的国家必以武力的原则,匡清时弊。
日本维新,军队战争功不可没,政府与人民齐心协力而斗争,最初的争生存需要军国主义,而发展之后,则需要三民主义。

第十六节军国主义的实际

本章精要,当细读。
军国主义以军事组织为政权重心,其他依附于军事,日俄战后,日本即为军国。
军令机关独立与内阁之外,枢密院为军令机关代表处,内阁为会议室,一会为民众与军阀调和之机制,教育、建设等,一切以国防为重。
而政党在议会开设之后,接近政权,又为军阀同化,但桂太郎舍弃政权、军事地位,投身政党运动,便在于他看到了军国主义不能长久,民众势力将会渐次勃兴,但是大势之中,必有根基动摇之后,先以领导变局之中心人物开始牺牲,才能转换,所以桂太郎死,而军国主义在短期仍将留存,但已是开始走向下坡路。
15.9.12

第十七节中日关系与日本的南进北进政策

先推崇三民主义,颇为赞赏中国“世界国”的自古政治道德观念,再重申武力是文化推进的动力。
文明如果失去了武力维持就会腐化,一如中国,而日本在一旁窥测,由民族主义发展至军国主义,前进生,不进死。
以应然警示国民。
日本旧有传统文化与外敌压迫,进取方针即为南、北政策,或称为海洋、大陆政策。

第十八节桂太郎

此章节推崇桂太郎与孙中山之交情,桂太郎在政时,联英败俄,再拟联德、中、印、土、奥击败英国,可惜身先事而死,戴季陶为之悲也,又转回中国,叹恨空谈政治。

第十九节秋山真之

读戴公文章,总有种文言文译成白话文的感觉,此章节志怪色彩极浓,当做文学作品来读极好。
可惜秋山真之与上节的桂太郎一样,早早而死,戴季陶悲日本之军队也,自桂太郎、秋山真之之后,无一能人矣。

第二十节昨天的田中中将

田中之目的,在阻止中国统一,而尤其不要统一于革命。
戴季陶于之发国家命运的感慨,反观中国革命,革命只有依靠自己,雇人而必自用,切忌反为之控。

第二十一节今天的田中大将

国民党改组后,日本军部在华情报减少,原本的优势与内阁、外务省几乎相近,如此内阁有些自主权,外务省亦不受参谋部指挥。
但分析彼时国际局势,和平为主的前内阁不适应形势,必为田中取代。
在于,政府部门,桂太郎早死,其部下只知道其亲英国,而不知其亲英的目的在于反英,英国不甚理会,适逢中国从排日转为排英,外交系即转为伺机而动。
参陆军部,亦一直致力贯彻蝎子政策,占台湾为蝎尾,青岛、辽东为蝎鳌。又取“北日南英中协调政策”对华。
由此,日本国内各政治集团的目的几近合一,国内掣肘减少。
日本军国主义于是日显,戴季陶又分析了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预测世界大战的爆发。
又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青年为英日俄三国压迫的吸引,失却民族自信力,是戴季陶认为最大的问题。
日本军国、世界局势、国内无自信,三者合一,乃于本文对中国未来深深忧虑。
15.9.13

第二十二节信仰的真实性

先叙述情感与理智的功用,互为连接而成文明。“打算是生物方法,不打算是生物意义。”
论述信仰,恨中国人打算为己,而全然无公。
日本人不同,“物质的无常观”立在一个很积极的“精神的常住观”上面。自杀之中,一种与普通民族不甚区别,而另一种特殊的自杀,诸如切腹,是在死前依旧有着坚强的奋斗精神,诸如情死,是在现实中寻得的超性的生存意识。
于此,戴季陶论述,思想只有与生命合为一致,成为信仰之后,才会涌生力量。

第二十三节好美的国民 略
第二十四节尚武、平和与两性生活 略

另,《灵魂深处的压抑——浅谈日本怨灵文化》一文很好,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