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社会学的想象力

我近来读Mills社会学的想象力,极为感触。我大二下探究国企工人时偏于抽象经验主义的应用,大三上访谈夜班门卫时偏于宏大理论概念的构造。而Mills笔锋所指,恰是我一路跌爬过的方向。是必有践行,尔后开悟。于经典中找到碰撞,忍不住拍案。17.4.26

总序

Mills主张立足于个人经验之上,连接社会变迁;同时坚持历史维度的社会学,似于时间社会学引入时间变量思考,而又不同,其历史是历史事件或结构的影响;此外,Mills主张的“价值干预”并非为研究中,而是研究前,这一点实际同Weber的价值中立是叠合的。
Mills的诸多主张化为一点,即是直面时代问题。17.4.14 于9公寓

第一章 承诺

从某种意义上,Mills的时代弥漫着不安、漠然,这种不安与漠然即是Mills时代的特征。
此于今日中国亦然,上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刚刚建立,而三十年后转入市场经济,再至三十年的今日,互联网深刻扎根生活世界,现代人一生中经历的变迁已是古人千年一变的格局,若浮萍处于浩海,又如何不生孤独。
但正因如此,我们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因社会学使人把握历史、人生及其二者的关联。
Mills认为我们的困顿恰是在于模糊的不安,而非明晰的危险,解决之道唯以给予个人以穿透的视野,为这牢笼打开缺口,警惕社会对人的改造,厘清当代的不安漠然的成分,梳理回应公共议题,这是社会学家的任务,亦是每一个现代人的任务。
颇为有趣,社会学的反思,反而于文学处更多发展。此外,Mills对科学质疑,这一质疑同Weber实际一致,科学不应介入价值评判。
一个困惑在于,看清自身困顿是外界结构的原因,我们是否可以改变外部结构,而不是陷入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的困顿。或便是转为了西绪弗斯的坚持、Weber坚韧的责任伦理。
第一章为Mills批判的号角,本身文章较为散乱跳跃,总起全书。17.4.24 13:59

第二章 宏大理论

第二章以P59两个概念概括,稳定——不稳定;和谐——冲突。

一、对Parsons的批判

1、文字:啰嗦—直白。Mills对Parsons的理论转译为寥寥几句,社会化、社会控制铸就了共享标准(规范),这是一种结构性规律,于多种规律的复杂平衡中形成了社会。Mills由此提问,理论需要多少文字说明才恰当?
2、概念:模糊—精确。Mills批评Parsons的宏大理论囿于句法而忽视语义。Mills认为,应当注意术语的概念定义,以此系统性思考,如果模糊概念的含义,就会流于概念的拆分合并的游戏。
3、权力与变迁:漠视—重视。批评Parsons对社会变迁现象暧昧不解释,Parsons的社会秩序隐含了对价值冲突的漠视,混淆了社会制度的合法性与实然性,而这二者并非是一样的。Mills直接质疑,是否存在一个先验的规范性结构。Mills批评Parsons《社会系统》本身蕴含的意识形态,为当局提供了含糊的合法化支持。
Mills对权力进行了细分,强制为被迫、权威为自愿、操纵为无知。Mills由Parsons的和谐理论引至美国社会,“能吸引人的合法化往往缺失,大众默然盛行于世。”现实正是反驳Parsons的利器,Parsons图式忽视了权力支配等普遍存在的结构,忽视了结构何以继续。也即失去了解释能力,而成为了形而上学。

二、Mills引入时空限制

  1. 横向。Mills认为存在多样化的整合方式,19世纪的美国社会和20世纪的纳粹截然不同,反对以某种普遍图式去理解,立足于特定的时空。
  2. 纵向。Mills认为,19世纪的美国和20世纪的美国也截然不同,是契合至协调的转换,社会学应当关注整合模式的转换。由此批评被构建的概念崇拜,于我则是大二时期对社会资本的滥用,反思其概念的模糊。

三、Weber同Parsons的区别

Weber、Marx等人的概念很快衔接了具体的历史性运用,构造概念是社会科学的一个环节,但Parsons将之固定为了普世不变的分析图式,是Weber与Parsons的区别。

第三章 抽象经验主义

Mills以舆论研究为例,思考统计学的引入,批评实证主义及其衍生的行政与人事机制。于此着力批判Lazarsfeld,毋宁是批评方法论上的普适性。
Lazarsfeld认为“社会学被指派为哲学转为科学的中介。”其主张统计式、累加式研究。

一、经验性思考:统计导向—>问题导向

Mills指出一种Statistical Ritual导致了精确与现实的混淆。经验与理论并非单纯是统计学意义上的,自然主义趋势使社会科学专业化,而多样的方法论被限制,抽象经验主义为了应用方法而放弃了对事实的描。而Mills则仍落脚于社会结构中,研究必须与现实关联。
举例如诸多量化的文献回顾是在成文后做,成为了一种形式性的装裱,也即是Mills所批评理论与经验的貌合神离,应由问题引申方法。

二、结构性思考:累加—>不可累加

基于自然主义,研究可以累加,这种趋势成立了大量专门化的机构。Mills则反对这种技术哲学管理效能崇拜。Mills认为,社会研究的成果不能累加量化而拼接为整体理论,Mills不排斥经验主义,而是经验应当置于结构中思考。
Mills认为,以特定细碎切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结构性整体相关的问题。其对统计学帝国主义的抨击,对实质问题的坚持仍然发人深省。17.4.24 21:00 于诚意

第四章 各种实用取向

一、意识形态的影响

Mills批评当代美国的价值中立,流于顺从而非科学的客观性。而认为,科学必有意识形态的影响。
社会科学本身作为社会事实,内在着价值取向,它为权力提供合法性,或剥削权力的合法性,或转移至社会结构本身的关注。社会研究难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社会科学必然牵涉到科层惯例和意识形态话题,而近日社会科学之所以纷繁多样,混乱一团,也与这种相关性有关。”

二、自由主义的影响

(一)自由主义的阶级属性:延续性

Mills批判道德化的情景社会学,如文化滞后这一概念的使用,忽视结构机制而一般化使用,Mills批评这种进步的时间观。
这种自由主义的概念,也恰是一种中产阶级的思考,教科书成为了延续这一思考的载体,僵硬保守与明显的阶级性。

(二)自由主义的教条主义:细碎化

自由主义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科学,同时受到Weber的多元因果论影响,而过于谨慎细碎,这最终滑入了其反对的教条的一元主义。
Mills认为,应研究多元因素,但不可沉迷其中,找出其中关键因素。自由主义持续性的忽视了现代社会结构的突变等全貌。

(三)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冷漠化

自由主义不再是改良的思潮,而愈发成为了维持现状的实用服务。
1、方法论批判:心理学化
Mills批评自由主义实用的心理学化,以Mayo的人际关系学派为主。Mills以工厂工人为例,引入权威对士气进一步界定等。
2、道德性批判:科层控制
同时,Mills批评人际关系的研究沦为了如何控制,而非改良,异化的社会科学。Mills批评这种权力与科学的结盟,学派转为了科层,改良转为了决策。
大商人寻求新的合法化,学者聚焦于事业生涯,促成了二者结合,学者在外兼职。教授愈发成为了某种技术专家,主观上远离政治,而潜在为政治辩护。17.4.25 21:24 于诚意

“美国的大学体制就算能够提供政治教育,也是非常少见的,他很少教学生如何评估现代社会中整体权力斗争的事态。对于共同体中叛逆反抗的这些部分,绝大多数社会科学家很少甚或毫无持久接触。”一种冷淡的技术,而非关怀的学问兴起。

第五章 科层制气质

Mills认为,Lazarsfeld为首的自然主义倾向导致了科层式社会学的发展,并进而蔓延至社会生活各方面。

(一)墨守成规

研究取向从公众转向客户,本身已破坏了客观性。大学转为研究机构,泯灭了多元发展,也使得年轻人也墨守成规。Mills的批评今日更为明显。

“他的立场和职业生涯、他的野心和那份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就只是基于这一种视角,这一组词汇,这一套技术。说实话,除此之外,他一无所知。”
“只要社会科学家个体的研究依赖于科层机构,就会逐渐丧失其个体自主,只要社会科学由科层式研究组成,就会逐渐丧失其社会维度和政治维度的自主性。”

(二)抱团打压

而能否申请到社科基金,成为一个人学术才能的标准,但这一申请的条件相当程度取决于学校平台(或派系),也即是你所出身的派系制造着你的声望,学者成为了政客与活动家。而对于学派外的批评者,几种方式之一是书评的回击。Mills于此处揭露学界如何抱团打压异己。

“他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深陷罗网,但其实又一定会继续作茧自缚。”

(三)控制大众

Mills批评自然主义取向的社会科学,盲目理性,忽视道德、历史等因素,进而严肃批评其预测和控制的取向,预测与控制等于放弃原本拥有的道德与自主,而使社会科学沦为用以控制大众的工具。
Mills指出身处科层制中的诸幻觉,而拒斥科层制是章或更近似对Weber科层制发展几十年后的描述,Mills是章毋宁是对管理学科的批判。

Mills此书于纸张中的尖锐仍可以触碰,但更多已成为了哈雷摩托式的独立反思,其行为自由跳跃,亦契合了拒斥科层。至于此,初显批评之两端,一宏一微,一意识形态一科层控制,乃及对诸社科的批评。渐渐引申Mills的古典理性,或亦是承于康德,乃及苏格拉底的古希腊人本精神。17.4.25 22:05 于诚意

第六章 各种科学哲学

Mills拒绝自我设置的约束,释放想象力。强调一定范围内的方法与理论,反思理论方法问题,契合而非硬套。过于形式,会忽略真正的问题,毋宁是对象牙塔学者与科层官僚的批判。
Mills认为,跨越常识的抽象经验与宏大理论都不可靠,而经典恰是趋向于历史与特定的社会结构。尔后乃明白可曾细分对学术之伤害,坚持方法论的多元主义。

一、方法论

“人人都是自己的方法学家!…方法学家们!干点实在的!”

(一)理论与现实持续交流

“如果想法相对于内容而言过于宽泛,你就容易滑入宏大理论的陷阱;如果内容吞噬了想法,你又容易坠入抽象经验主义的圈套。”
“经验证明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认真对待事实,而不是被事实淹没;在于如何将想法与事实紧密关联,而不是埋没了想法。问题首先在于要证明什么,然后才是如何证明它。”
“他的方针是听任乃至挑起宏观观念和细节阐释之间的持续交流。”
“经典社会科学既不是从微观中逐步铸就,也不是从概念阐发中演绎而出。它的践行者力图在同一个研究过程中同时进行铸造和演绎。”

(二)问题导向

“要贯彻这样的方针,就要在现实的历史层面上讨论实质问题,从适宜的角度陈述这些问题;然后研究的每一步结束之时,都要从问题的的宏观角度陈述解答;简言之,经典模式的焦点乃在于实质问题。这些问题的特点限定并提示了能够使用哪些方法和观念,以及如何使用它们。要时刻保持与实质问题的密切关联,以适宜的方式展开有关方法论和理论的不同观点的争论。”

二、切入点:自由和理性

聚焦于问题,将不确定转为确定,即是不安转为困扰,进而试图去解决困扰,陈述价值与威胁,重塑人的尊严。17.4.26 13:57 于正心

“价值及危险就构成了问题本身的切入角度。我认为,自由和理性就是曾经统贯经典社会分析的价值。”
“我们必须借助对于问题的选择和陈述,首先将漠然转译为议题,将不安转译为困扰,然后我们必须在陈述自己的问题时,同时包容这些困扰和议题。在这两个阶段上,我们都必须努力尽可能简明而准确地陈述所涉及的价值和威胁,并尝试将它们关联起来。”

第七章 人的多样性

一、问题导向:打破学科界限

Mills始终立足于人生、历史及二者的交织中,从大出发对小研究,打破专业之别,主张统一的社会科学框架。这也是我逐渐发觉各学科界限的模糊,大学以来涉猎繁杂,方向也不是社会学一个门类,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尝试打破学科界限的问题导向。
Mills承认专业化的作用,但是正如下文:

“专业化已是既成现状,未来也不会消失,但不应当从如我们所知多少属于偶然构筑起来的这些学科角度来分隔。它应当沿循特定的问题脉络而发展,而要解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思想装备传统上属于好几门学科。”
“没有任何社会科学专业会在任何重大思想意义上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他会逐渐认识到,事实上,他在做的是社会科学,而不是任何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由此反思为何不是消费学,而是消费社会学,Mills建议推动整合教科书开始,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始终是一种大趋势,虽然蹒跚步行。

二、研究中心:国族社会结构

Mills主张一种国家框架的研究,以国族社会结构为基本研究单位,及比较性的研究,各国族社会结构。另,我觉得大学内一种风气极不好,即是愈精英的大学,对民主的支持越冷漠。我始终认为现行体制的成功是建立于对个体自由的漠视,不必诋毁,但也不值得值得拥戴(有关课堂讨论随感)。

第八章 历史的运用

Mills引入纵向历史(批评技术化)与横向社会(批评心理学)的思考。

“每一门社会科学,每一种思虑周祥的社会研究,都要求其观念具备历史视野,并能充分运用史料。”

一、历史的视野

(一)特点

1、比较研究:社会科学需要多样环境下观察,不从一时一地,而是比较性的。比如政治漠然,在传统与现代是截然不同的。
2、中介规则:理解小情景与大结构的互动,需要引入历史材料。任何法则都是局限于特定历史的,寻找可能的中介规则
3、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如思考同为殖民地,为何澳洲与拉美非洲的后续发展截然不同
4、整体性思考:考察社会变迁,思考过去与未来,及其机制。也即是扎根历史去理解趋势及其机制,需要整体性的思路。于平衡即时性与普遍性中,将几股主要的趋势合而观之,以理解时代。(当然,整体性思路对于个体研究者有一定要求)

(二)注意

1、追溯历史,是为了回应当下,而非将当下附属于历史。反对历史的必然性、决定论
2、历史的相关性,不同阶段存在截然不同的机制,而不能直接相关。

Mills的历史运用或正是时空社会学或时空分析要素引入的必要性,而这一思考逐渐为人共识或未经公开的共识。
也正是因为美国历史的特殊性,使美国社会科学忽视历史,给出当下学界如此的原因,而这一思考却也正是基于历史的运用。Mills指出,运用历史必须以历史依据检验,进行比较研究。简言之,历史特定性的贯一。

二、横向的扩展:心理学的反思

人是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行动者,必须以历史结构交互中思考,反思国企工人研究,小情景下的突然下岗,90年代、00年代的大社会变迁,而非单纯的个体。这种思考的交汇,形成了社会心理学这一领域。
理解个体要理解其角色间的转换,理解角色需要理解其所属的制度。理解结构对个体的影响,超越个体性理解。如思考父亲对子女人格的影响,需要思考这类家庭在其所属的社会结构中处于什么位置。
Mills要解放的,也即是“人的本性”这种概念牢笼。17.4.28 10:27 于正心

第九章 论理性与自由

“社会科学家对于历史的关注的极致体现,就是他如何把握自己生活其间的那个时代。而他对于人生的关注的极致体现,就是他如何把握历史进程对于人的改造可能设置的限制。”

启蒙以降的自由和理性破产,理性未必促成自由。科层制理性而个体漠然,无可避免的庸俗化压制了自由。且多数个体最终犬儒适应,异化扩展至消费、休闲,丧失理性而自我合理化。
我思索社会学的意义,在于使人重获本初应用的自由,或正如布迪厄所言,社会学是战斗的艺术。在相当长的时段内,你我孤身一人,而我如今跋涉三年,仍处于社会学思考的门槛。Mills指出:

“我们现在必须以终极的形式发文:所谓快活的近期人,是否在当代人中间越来越多,乃至兴盛于世。”
“在人性当中,在今日之人的境况中,在种种社会结构中,都有哪些东西促成了快活的机器人的兴盛?又有哪些因素在反制?”

Mills的发问穿越时空,是学子之不安转为困惑,自Weber一脉相承的厚重,亦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今日自由与理性衰微,漠然是时代的疾病。

而“社会科学在道德上和思想上的承诺,就在于自由和理智是受到珍视的价值。”

也是基由此,Mills继续发问:

“在哪些条件下,人们会开始想要自由并且有能力自由行事?在那些条件下,他们会愿意且能够承受自由的负担,并视之为快乐承受的自我转化,而不是负担?反过来,人们能够被塑造成为想要成为的快活的机器人么?”

第十章 论政治

一、社会科学学者的角色

Mills认为社会科学存于世界必有人为选择的价值,而社会科学家的任务在于阐明真实、理性与自由。由理性出发,社会科学家存在三种角色。
1、哲人王。单纯的理性隐藏着一股贵族政治,这种角色需要平衡民主和哲人王。
2、技术官僚。第二种是为了国王的管理性、操纵性的技术专家。
3、独立知识分子。第三种则是为Mills推崇的,为公众的自我控制的社会科学的理性成员。
Mills认为,如果不参与改变社会,就会被社会改变。其区分了命运与历史的差异,当代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够塑造历史了,但是却没有希望或意愿去塑造。而于此情况下,知识分子何去何从?

二、独立知识分子的任务

(一)解放的教育
Mills回应我们如何在无权的条件下超越,在于成为公共知识分子。帮助愈多的人自我教育、自我教化,主张通识教育,推动解放性的教育,积少至多,成民主社会,此处的民主即决策者承担公共责任,决策权力必须公共合法。由此,Mills连接理性与民主。
(二)问题的梳理
继而Mills批判美国的形式民主,拒斥科层化,主张推动对于议题的争论。而最终落脚于转变议题为困扰,作为问题进行梳理。17.4.30 18:13

论治学之道

学术与生活不可分割,其本身即是一种生活方式。
1、系统思考。坚持不懈地捡视生命体验,主要的方式是记日记以建立档案体系,由此通向系统性的思考。定期评估我的问题和计划现状,问题始终不是找寻而是选择研究哪一个问题。从档案中设计具体研究。
2、主题中心。以诸课题为中心编辑档案,最初可以整本书的结构脉络,尔后围绕自己的课题选读。始于档案终于档案,不断调整档案体系。此处,我对于档案体系的建立意识或源于高中课本知识的疏离,大学期间于计算机全栈编程体系的借鉴,但我仍然是以学科为划分,而不是Mills以问题课题划分。
同时,Mills指出主题和话题的区别,主题影响话题。Mills因而进一步进行交互分类工作,确立类型以理解自己的生命体验。
3、保持好奇:领会世界的冲动。
4、文字直白:克服“社会学腔”。Mills批评晦涩是对科学化的渴求,这种渴求是无意义的。而应当考虑受众,强调为公众写作的必要性。进一步总结,即是拒绝方法崇拜、拒绝概念崇拜,进行比较的历史性研究,引入社会结构思考,打破专业壁垒,开放思考历史的、社会的、多样性的人。努力理解时代趋向与结构。将个体始终置于历史的复杂关系中,将困惑转为公共议题等。17.4.30 24:00 于群力

新版跋

Mills毋宁是一种对正统宣战的堂吉诃德象征,向黯淡而生的社会学,时刻牢记自己的时代。抨击学界的夸夸其谈与边角细碎,或是将Weber的个人救赎进一步推进为知识分子的任务,连接学术与政治,以学术破除思想屏障。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垮台,合法化缺失而使得财富似乎成为了唯一的救赎方式,对社会安排的自得与不适焦虑并存。对Mills的思考是,今日美国、台湾的娱乐化政治,或也正是Mills抨击的进一步深化,Mills低估了消费文化的趋势程度,于此倒是Bell更为远见。
Gitlin批评今日社会学的想象力大获成功,却也使得社会学的想象力变得轻浮。17.4.17 15:55 于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