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政治學暨東盟區域整合

內容整理自國立中山大學陳若蘭老師開設的《政治學》東盟區域整合一課筆記,部分細節參考了林承正等人校譯Heywood的《Political Science》。感謝陳若蘭老師淵博,於我重新認識亞洲,於后讀者或是一些參考。

一、概念辨析

區域經濟整合,即鄰近國與國之間逐漸消除貿易障礙以及生產要素的移動限制,使商品、服務于生產資源的市場逐漸合二為一的過程。區域經濟整合可以分為四個層次,FTA(自由貿易協定)、Customs Union(關稅同盟)、Common Market(共同市場)、Economics Union(經濟同盟)。

(一)FTA

1.特點:(1)降低區內關稅及排除非關稅貿易值障礙;(2)各國保有對外(成員國外)的關稅及貿易政策。
2.例子:(1)NAFTA(雙邊北美自由貿易區);(2)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多邊世貿),在WTO中,對於米的關稅,日本778%、台灣16%、美國11.2%,日本極力補貼農民,透過地方組織認證做市場的區隔,有錢買好的,沒錢則買沒有認證的國外大米。
3.趨勢:FTA在快速增加,目前已有247個網路,從2001年杜哈會談失敗,國際談判從多邊轉向雙邊。這主要是由於162個會員國不能共識,共識決在WTO難以發揮效用,而多數決會犧牲小國利益,未被WTO採用,投票則是WTO在難以達成共識後的補充性的決策方式,但162個人也難以同時投票。

(二)CU

1.特點:區域內零關稅,並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共同對外關稅。
2.例子:1969南非關稅同盟;1952﹣2002歐洲煤鋼共同體到歐洲共同市場(雖然一開始政治意味更大)

(三)CM

1.特點:關稅同盟基礎上,生產要素(人員、資金、勞務、商品)的自由流通。
2.例子:1991年南方共同市場;2005年東協共同市場

(四)EU

1.特點:共同市場之特色外,再加上經濟貨幣政策的統合。
2.例子:1993歐盟;1999歐洲貨幣同盟EMU(28國共通貨幣歐元)
3.問題:歐元區成立歐洲中央銀行,PIIGS歐洲五國負債率極高,比如Grace的GDP又100%,則其負債率是148%,GDP已經無法cover了。原因在於,貨幣統一則無法以貶值促進出口;財政權分散,擴大支出成為唯一刺激工具。

二、東協概述

(一)為何1967年成立

1.欠缺衝突解決機制:1963馬來西亞聯邦成立;1963﹣1966 馬印衝突;1965 新馬分裂
2.美蘇兩極體系代理人戰爭: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親美;越南等親蘇;越戰的爆發。
3.軍事強人出現:李光耀;1967年蘇哈托
4.經濟集團化的壓力:由此,1967曼谷宣言ASEAN成立,印馬新菲泰,早期成立類似TPP,維穩的政治目的更大。

(二)基本原則

1.互不幹預成員國內政;
2.協商和共識作為內部運作模式。

(三)發展

1.早期:1967年不結盟運動;1970s,從政治目的走向經濟合作;1976年東協高峰會議,加強政治、經濟、軍事合作;1984年文萊加入;1992年AFTA東協自由貿易協定,擴大成員國。
2.為何在1990s?
(1)中國崛起威脅,南方諸侯經濟二輪改革;(2)東協區域內免除關稅,分階段實施後,ASEAN出口值1993 43.26 billion至1996 80 billion. 東協逐漸走向共同市場。
3.晚近:1995年越南加入(美越建交);1997年至1999年緬甸、泰國、柬埔寨加入;2015年東協經濟共同市場。
4、為何在2015?
(1)1997年金融危機:印尼受創極大83%,GDP -13%逆增長;泰國40.2%,GDP -10%。中國也因此逐漸意識到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危險,易受到國際市場影響,中國也因此採取了1999西部大開發計劃,減少出口依賴。
(2)中國與印度崛起
5、東帝汶問題:但至今,東帝汶未加入,東帝汶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人撤離后印尼進入,東帝汶反抗,澳、葡、印、東帝汶協商,2001年獨立。東帝汶石油豐富,但未開採,實際處於印尼控制下,印尼希望其能進入,但新加坡因其經濟過差反對其加入。
6、東協四大藍圖,單一市場與生產基地等。

(四)展望

1、飛燕理論
60s日本產業轉移,亞洲四小龍崛起;70s小龍產業轉移,亞洲小虎崛起;80s小虎產業轉移,中國、越南崛起;印尼1967後新秩序;馬來西亞1970後新經濟政策等,經濟發展需要出口,近親繁殖,eager to expend export market.
2、台灣新南向政策原因
(1)中國07年勞工合同法,勞力薪資上漲,成本變高;東南亞人力工資低。
(2)中國人口紅利放緩,經濟放緩;東協人口紅利強,6億人,1.5%增長率。
3、東盟隱憂:雖然東盟的年輕勞動力豐沛,工資低廉,中國轉型也會遷出大量企業促進發展。但存在一些隱憂。
(1)異質性大:第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第二,政治制度包含了軍事、威權、君主(泰國、文萊)、民主四種政體。第三,領頭人鬥爭激烈,新加坡與印尼的鬥爭。第四,文化差異大,菲律賓北部天主教、南部回教徒;越南基督教;緬甸佛教回教鬥爭;馬來西亞、印尼回教徒居多。印尼暗中支持菲律賓南部回教徒;緬甸滅回運動交惡印尼等等。第五,種族差異大,新加坡的少數馬來人和多數華人鬥爭,馬來西亞的多數馬來人和少數華人鬥爭等,1998印尼排華運達;2014越南排華運動(越戰後即開始);馬來西亞1969後的排華。
(2)內部經濟競爭大。
(3)邊境衝突,如南海、中南半島:南海爭議,1987中越赤光礁衝突後,中國逐漸收復南海,設立石油開採區,越南愈發排華。而中國在2009年成為東盟最大合作夥伴,對菲律賓制裁合縱連橫。
(4)擴散性強:如Haze, Drug, People, Terrorism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