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补记。七年前我刚高中毕业,看王小波的东西常觉过于西化,如今我理解小波了,也理解了鲁迅,我不知这是否是读书愈多的悲哀。廿二年春。

智慧与国学

先述驴马之别,引中西之于科学态度之差异,后批驳国学学习抹杀人性,传统知识分子读书至傻,只讲实用。及至后文:

“孔子说自己知天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

批评盲目文化之自大,虽可取,但亦有些偏颇。通篇嘲讽国学,后愈议论人文与自然学科之优劣,固然要抑国学以扬西学,却大可不必用此些比喻,实在偏激,不为知识分子之风度。人文之快乐,何尝不是另一种智慧。15.3.14

沉默的大多数

批评应试教育,虽有夸大之嫌,亦属肺腑之言也,无论如何当保佑自己独立之判断与思考。“任何人说话都有毛病,圣贤说话也有毛病。”质疑之精神,批判壮哉。

“好在人不光是在书本上学习,还在沉默中学习。”
“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

小波固有不崇中国文化之嫌,然其爱国,其批判,其质疑,与五四一脉,纵中国文革之害烈也,而望中国强盛,文革仅为一时代之不幸,今日之我辈,当重视沉默不发声音,批判当权阶层之弊端,为永恒之使命,为中国知识分子之使命也。14.12.29

对待知识的态度

知识使人活在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多为时空之中,一个漫长的时段之内,正因知识,人生得以厚重丰富,历史之功用,理工之功用,妙极,此文可为引用之经典论述。15.4.11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谬乎?觉讽刺,小波是激进,抑或保守。

“把正面说服和黑色幽默结合起来,马上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椰子树与平等

假托诸葛孔明与椰树之故事,论述不平等是天生存在的,但向下拉取,社会平均不可取,向上虽难,但到底是正途。另,“木瓜淡而无味,假如没熟透,啃后满嘴都是麻的。”我分明觉木瓜很好吃,此小波谬。15.6.6

诚实与浮嚣

我为社会学人,尝读《乡土中国》,大有裨益,有时间定要细读费老文章。学术诚实固难也,今日依然,愿作费老后,为中国之先锋。15.5.30

“有位外国记者问费先生,你觉得中国再过几时才能再出一个费孝通,他答,五十年。这话我真不想信,但恐怕最终还是不得不信。”

洋鬼子与辜鸿铭

发人深省。以洋鬼子辜鸿铭为假托,论及中国之精神,为谄媚之精神。旧时贬损,今日褒奖,为王小波愕然,小波持西方独立之精神,亦失中国问题之深入,其本质极好,而语言较鲁迅而更为尖酸刻薄。

“也许,是为了让虐待狂的洋鬼子再来喜欢我们?”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费孝通亦如此说:“人不能没有计划的生活。”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

大势如此,映射文革。对固有生活的打破是人难以做到的,小波大爱这头猪,爱其不过被设置的生活的勇气,爱其对待生活态度的潇洒。反观体制中人,乃及自己,固然哀叹,小波有尼采超人哲学之味道,打破旧有秩序,但小波又不愿干扰别人,设置别人,更似庄周,洒脱于尘世。15.3.8

“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关天圆地方

人之见识,终归有其文化氛围周遭环境之影响,故欲广博,则须游四海,曹子建尝叹曰:“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行千里路,合少年之求知欲望。且真理非一人可穷尽,长者之经验,固陈腐老旧,尚需听上一番,少年之经验,固浅薄肤浅,亦须听上一番,自己再加以分析,尔后可探寻真相也。14.12.28

皇帝做习题

常思小波之间接,深刻固然,而或有偏颇。康熙固然了解西学,毕竟时代与阶级局限其思想,其领导也绝无可能成近代中国,而哲学与科学,亦或我中国之哲学,各有优劣,不可并与,何故以之贬低,而扬西学也。

弗洛伊德与受虐狂

“人若落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是幸福。”

小波于《人性的脆弱》一文亦有所谈及。今日同看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小波之思想确有新颖独到之处,具不从众之风格,然过于刻薄,中国乡土人情之事,无一丝平等与自由乎?
小波此文之好处,不在于其叙事之手法,语言之恰当,而在于其引申之意,受虐狂与痰气,人终归要有理想,有追求自由等的愿望,小波讥讽之人为自缅于旧时,将过去不必要之苦难成为今日之荣耀谈资,其人固可怜可悲也。

高考经历

应试教育之弊,尤以文科为重,理科稍好,文有国家意识形态之钳制。中国之大学,少自由而无用之精神,盖自由之风吹入中国大学,其路也慢慢也,乃吾辈、后辈,及后后辈数代之努力,体制固耳。14.12.25

人性的逆转

小波见解独有套路,终稍偏激。中国糊涂之精神,却有不堪,乃至林语堂“老滑”之精神,而亦有诸多妙处,方可千年遗存。
上层之理论,脱节与现实之劳苦,察民情、体世事,方为学之道、为文之路。中国固有之重集体轻个人之理念,流弊多也,集体之力量确为宏大,而个体之忽视,亦可哀。
民族传统中糊涂之精神,为中华不知凡几文化菁华一份,颇有老子无为、孔子中庸之道,其同为扼杀人性之残暴,又非稳定社会之功用乎?林语堂尝论中国人之国民性,其一为中庸,盖入骨矣。
布迪厄有教育是符号暴力之说,则上山下乡指冲高,未尝不是国家所引导的误识现象。后事之师,勿忘文革之前事,60年代为中国自古未有之危机,非理性之流席卷华夏,盖十年动乱期间,有识者于社会人生之动荡见解弥深,无识者于之则糊涂盲众,敷衍过活。人性之逆转,中国古有孔孟诸子之学,共党误导之体制,社会狂热之激流,此为外在之压力,亦为自身之放弃,希望之舍弃,人生之崩坏,终归是内因为主。14.12.26

理想国与哲人王

小波之向往,自由也。盖此为中西之差异对立,小波崇罗素而轻孔孟,非孔孟学识浅薄、罗素见解幽深,乃孔孟为为政治民之道,罗素乃个人自由之追求。
理想国之概念,乃文革之缩影也,哲人王即毛之缩影,盖老子之言,常使民无知无欲也,小波惧之,也确实不堪。然小波无论如何逍遥自在,不受哲人王之约束,事实上,社会秩序、规范、风俗民约,均潜移默化,我们使用的文字,仓颉造也,未来仍难离旧有圣人之规束。此外,若人人等同而视,则阶级不存,万人齐一,齐一者,亦非理想国也。
盖小波之愿为一哲人,而非哲人王,其哲理存于世上,以平等之态,引导世人,而非强制要求,其求自由之精神,乃求哲圣凡之平等乎?尚待日后再读。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即便再粗鲁之中国话,也胜于海外之腻语,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为外来文化侵入尚少,民族自尊心也强,至小波此文不过十余年,人皆拜金钱而轻旧义,崇洋媚而忽京文,至今日,西化之风日显,全球化亦为西化之扩散,中国若欲自立自强,当海纳百川,而自持核心不为外动,当存旧有之新文化,切忌丢失本我,一如大陆口音之学港台。14.12.27

科学与邪道

科学的无国界性,小波之文章常映射文革。国外之有种族优越论,中国之有传统文化优越论,二者皆是偏颇,小波之思想颇有文化相对主义之思考。
总之合理对待本国与外国,有些东西要守卫,有些要吸纳,皆一度也。闭关自守是断断不行的,胡乱拿来也有问题。

有与无

何谓生活,是否爱也。最爱“我这一生绝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虽千万人吾往矣,不屈于现实。15.4.8

虚伪与毫不利己

刻薄的切中要害,值得反思。老子,后其身而身先,无私成大私,颇合老子之味道,而少儒士之精神。15.5.30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批驳应试教育,批驳当今只说不做,坐而论道的假知识分子。

“按现代的标准来表现知识分子的能力,这样虽缺少了中国特色,但也未见得不好。”

然。但小波主张全放弃士大夫传统,亦不然。我以为小波力主放弃中古遗风之用意,为中国发展知识分子重建形象、明晰责任,但中国孔孟文化根深蒂固,超人哲学固然大勇气、大毅力,但国情民情不准。若舍中国传统文化,舍士大夫之精神,则知识分子完全欧美化,文化媚外不外如是。当中西相合而立于中国,小波身处当时之社会,发此声音无可厚非,敢于发声便是值得尊敬的。15.3.8

我看文化热

论述文化若是单指伦理道德、操守,是一种历史的倒退。15.4.11

救世情节与白日梦

一句概之,勿以己心度他心,世事无常莫循古。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

像巨人阿特拉斯一样,扛起命运。但有人之处,则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无可退出,做自己,固然豪情万丈,但终归难以实现,然此终归为我等一生之追求。我反对歪曲事实之白马非马之诡辩,落后是落后,先进是先进,相对主义,也要有一套起码的标准,亦不可忽视,批判不息。14.12.29

从《赤彤丹朱》想到的

《赤彤丹朱》的作者张抗抗,写于1995年,刻画革命知识分子家庭的大起大落。小波将张抗抗与尤瑟纳尔相联系,我阅读太少,无法评价。但后文自我与小说之关联。小波鞭之入理,为另一方向之文学。14.12.31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此文借《万历十五年》一书,一表反专制之思想,二表反死板读书、空谈误国之人。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