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y_呼和浩特略记

简录三月二十日至三月廿三日在呼和浩特市的游记。同行者欣伟、自颖、谢君、张君。廿五年八月四日。

2025.3.20 往呼市去

三月廿日,因北京今年的柏树粉实在过浓,我首次在三月份严重过敏。本计划周六一早,与诸同学一齐去呼市躲两天,但因实难承受,熬到下午即改签了今日的车次。
近五时,从人民大学至清河站,乘D1031次动车往呼和浩特,约七时三刻抵达。因动车上简略地查询了呼市的旅游建议,下车后,乘地铁1号线至市政府,约八时在格日勒阿妈店吃饭,点有其耳标羊手把肉双人餐,含锅茶、耳标羊肉把肉、冰糕及奶酪馅饼,计150元。

Figure 1. 格日勒阿妈的蒙餐

尽管我十一年前曾往呼伦贝尔,但其时是按旅行团的走马观花,这次是我第一次吃道地的蒙餐,确实名不虚传。锅茶是一大锅的奶茶,内有奶豆腐、炒米、黄油等,另配了一盘蒙古果子、一碟奶油。配着耳标羊手把肉,直吃到肚皮圆滚。与内陆的羊肉发膻不同,因耳标羊散养在乌珠穆沁草原,其肉块带有淡淡的奶香味,就着咸度刚好的奶茶,相得益彰。喝完大半的锅茶,食完羊肉,全身便微微出汗,十分舒坦。
食毕约八时三刻,复乘地铁至人民会堂下,出站是内蒙古饭店,约九时多入住。十时多泡了澡,约一时多睡去。
另,对于花粉问题,我查了些资料,有两点印象较深刻。其一是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教授尹佳的一段采访,这段话与医学界的相关论文结合,我了解到过敏反应是可以通过环境而累积的,这不难理解,健康研究在世纪初已基本共识,个体在环境中的暴露,可以影响某些特定基因的表现与规则,且会永久性地改变其表型。

在她接诊的患者里,经常提出‘为何我以前从来不过敏,今年突然就中招了’、‘我从小在北京生活,为什么爸妈没事,就我过敏’这些疑问。
‘花粉过敏的高发人群主要是20至50岁的青壮年。而且,过敏还有一定的迟滞期,需要在有过敏原的地方居住多年以上才有可能触发过敏,一旦有了第一次过敏,从此伴随一辈子。’尹佳经常对学生说,蒿草花粉和圆柏花粉同时阳性,是北京人的另一种身份证明,标志此人至少已在北京居住3年以上。

其二是我想溯源北京的花粉浓度是否在近年有显著上升,既然环境如此深刻地影响个体,北京的过敏环境是否发生了巨变?根据中文植物学界的论文来看,可以判定北京的花粉浓度在最近四十年持续升高,且过敏源谱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一方面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另一方面则与北京近年的大面积绿化改造有关,特别是2021年以后,花粉浓度峰值持续在4000以上,2024更是飙升至8000以上,且每年峰值均超过上一年峰值。但进一步挖掘原始数据,却意外发现这一数据并未公开,事实上被北京气象局与北京若干医院垄断。我想这里面不仅可以做一个过敏社会学或者鼻炎社会学(Sociology of Rhinitis)的讨论,这是环境方面的切入,更进一步地,数据的垄断也意味着权力的延伸,是社会、学术与政治三者的角力,这是组织方面的切入。

2025.3.21 乌素图召

睡到中午,退房后往内蒙古饭店对面满都海西巷的乌珠穆沁奶茶馆吃饭,点有其沙葱羊肉馅饼、炸奶豆腐、奶茶、小菜等,因餐量太大,剩了很多,味道不如昨日,但亦有内蒙特色。约一时,将行李挪至新华广场处的蔚莱酒店。走在呼市的街道,给我的感觉近似青海格尔木地区,街道总体是三、四线城市的风貌。
约二时多,乘计程车,经京藏高速至乌素图召寺院群,约二时三刻抵,车程约有半小时。乌素图召位于呼市外郊西北处,阴山中段的大青山南麓处,包括了庆缘寺、广寿寺、长寿寺、法禧寺、罗汉寺、察哈尔寺及药王寺七座寺院,系呼和浩特地区的“八小召”之一。其中,庆缘寺是核心寺院,广寿寺为其属召,寺院虽属藏传佛教格鲁派,但建筑风格是兼容了汉地与藏地的风格。
甫一下车,大青山便在公路的尽头。沿入口步行几分钟,即至乌素图召建筑群内。因了解到赵国北长城遗址在其尽头处,便径直向西北,然而现址仅余土丘一座,依稀能够辨认烽燧。
复向西南,经法禧寺,系乌素图召第三代活佛罗布桑旺扎勒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所建,院内亦有同年罗布桑旺扎勒从青海塔尔寺带回的菩提树。因罗布桑旺扎勒精通医术,此地亦作藏医研究,且以印经院闻名。殿外阑额上的彩绘应为清雍正时期,殿内置三世佛。
复前行,是长寿寺与庆缘寺。长寿寺始建于雍正二年(1724年),殿内壁有壁画若干,以沥粉堆金技法,但如今图案已有所漫灭,殿内亦置三世佛。庆缘寺作为主寺,系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乌素图召第一代活佛察哈尔迪彦齐呼图克图建造,后于清乾隆时期大修。主殿置汉地较少见的五世佛,中置格鲁派宗喀巴像,殿内讲经说法图若干、忿怒像图若干,有典型的藏式色彩,同时兼有草原牧羊情景,这一民族交融的绘图是他处少见的,值得驻足。此外,广寿寺、罗汉寺、察哈尔寺及药王寺未开。整体而言,乌素图召除民族色彩浓厚的壁画外无甚可观,另有一高台,可以远眺呼市市景。
因位置偏僻,等了小会方搭到计程车,约四时至乌兰夫纪念馆。纪念馆基本展示了乌兰夫的一生,我比较感兴趣的,大概是1929年6月乌兰夫回蒙组织地下工作的阶段,1933年德王发起内蒙古自治运动,乌兰夫派遣一批蒙古族青年往百灵庙争取德王,1936年2月上旬德王投靠日本,不足十日,乌兰夫、云继先等人发起了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这背后亦有傅作义的支持。另值一提的,馆内有习仲勋1989年10月悼念乌兰夫的笔迹。

Figure 2. 乌兰夫像

从纪念馆出,大约四时半。因时间尚早,在附近理了发。约五时多,复乘车至文化宫路的察布尔蒙餐店吃饭,与欣伟、谢君、张君汇合,按370余元。
食毕近七时。与众人在青城公园散步,又至五塔寺。约八时,乘车至内蒙古大学北校区南门,复横穿校园至昭乌达路的富士见台酒吧。请众人喝了其特调2号(龙舌兰 金汤力 青提)、7号(杨涛琴酒、梨子啤酒、奶啤)、9号(烟熏威士忌、抹茶),及新加坡司令、椰林飘香,计400元。
饮毕约十时半,乘车返住处。晚十一时多,在楼下的小不点烧烤新华广场店,复要了六十元烧烤,但对内蒙古烧烤印象大失所望。补记,后往乌兰察布,应是该店自身问题。约一时睡去。

2025.3.22 大召

中午醒后,约十一时多,与众人在新华广场的格日勒阿妈吃饭,计330元,味道仍很好。
食毕约十二时,乘公交车至观音寺约十二时半。观音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因文革的损毁,重建于2006年,系呼市唯一的汉传寺院。但因新修,其内建筑、造像均无甚可观,古迹仅有清代记事碑数座。
近一时,复与众人步行至其南面的宝尔汗佛塔。宝尔汗佛塔是2008年甘孜色达龙多·丹增荣波活佛主持修建,尽管其建造年代很新,但因以供养佛舍利、佛造像若干、甘珠尔大藏经千余部而闻名,在装藏方面号为世界第一,亦成为当下呼市重要的文化地标。
绕塔后,乘车至大召约二时。大召又名无量寺,应为此行呼市最有参访价值的寺院,其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建成,因康熙曾在此处短居,而成为藏传佛教寺院中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院。寺内建筑是典型的明代风貌,值得一观处有四:其一是中国最大的银佛像,系万历十四年由尼泊尔匠人所造,达赖三世索南嘉措主持开光;其二是银佛前两条以纸、泥浆而作的蟠龙雕刻,技法精湛,造型生动;其三是殿内明壁画,凡人物七百余人;其四是殿内八个康熙时期的皇家八宝宫灯。置身其中,有身处拉萨之感。
约三时,从大召出。约三时半,与欣伟、自颖步行至席力图召。席力图召又名延寿寺,原系已坍毁的小召属召,但其属寺亦多,昨日到访的乌素图召内的广寿寺便是其属召之一,如今的席力图召是呼市规模最大的寺院。然而,与大召相对,席力图召的特色没有那么明显,令我稍有印象的:其一是大殿前碑亭内的平定噶尔丹记功碑;其二是清乾隆年间的一座覆砵式佛塔。至于号称建造于辽代的古佛殿,我想是大约是因其始建的年份,而非重建的年份了。
约三时三刻,与欣伟、自颖至慈灯寺。慈灯寺因其内有金刚座舍利塔,又名五塔寺。呼市这座五塔寺要与北京真觉寺的明成化年间的金刚座舍利塔一齐理解,二者均仿照了印度的菩提伽耶大塔。但相比于北京真觉寺,这座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所建的舍利塔,则没有那么安稳、精致了。较有特殊的,是其北侧的天文石刻图,系蒙古民族在天文学方面的建树,然而,因未开放而未得一观。从慈灯寺出,步行回大召,与谢君、张君汇合,即乘车返住处,稍休息。

Figure 3. 慈灯寺金刚座舍利塔

晚,众人经步行街,约七时半至加利大厦的半亩地莜面,点有各式莜面等,计240元。食毕约八时多,散步至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人民医院。复乘车至呼市新城区新华东街的液体实验室,约九时多,然而该店因装修闭店,又至一旁的Home Bar王强家,但其性价比太低。在呼市寻了一圈酒吧后,众人最终在肯德基处打牌,约一时多回住处。约二时半睡去。

2025.3.23 返京

十一时,与众人至内蒙古博物院。因政府计划将其搬迁,馆内藏品新旧不接,大半的展厅并未开门。较有印象的,大约是公元八至十九世纪民族交融汇聚的展厅中,有两个有意思的文物。
其一是元人物纹铜像,系四个站立的胡人,神态生动;其二是包头市出土的古叙利亚文碑铭,上部刻十字架,下有莲花托,中下部刻有三种语言——叙利亚文居中、蒙文居左、汉文居右,碑文年号为秦定四年(1327年),墓碑所记为汪古部、生前任京兆府(今西安市)的最高军事、行政首长官(即蒙语达鲁花赤)的阿兀刺编帖木郏思,这一墓碑充分显示了作为传统汉地的西安,在十四世纪的元朝治理中的民族交融,且因古叙利亚文是景教的正式文字,反映了基督教在元朝上层社会的传播。此外,馆内亦有青铜时代的岩画等。至于内蒙古博物院的精品——匈奴单于鹰顶金冠饰、辽代彩绘木棺等则因其馆址搬迁而未及观赏。另值吐槽的是,博物馆内亦无咖啡,在呼市买咖啡实在是困难事情。

Figure 4. 叙利亚文碑铭

从博物院出,约下午一时,在邻近的蒙格玛店点冰煮羊,计340元,确是以冰块加热融化来涮羊肉,口感很好。食毕约二时,众人骑电摩至绥远将军府,抵达大约是下午三时了,行有一小时。因久不骑车,上次还是几年前在桂林,稍微转了把手,便连人带车冲进绿化带,叫欣伟笑话,好在稍骑小会便回忆起来。应当说,回忆起骑行在呼市大街上的感受,是很大的沙土,尽管呼市地处京畿不远,但呈现出与华北截然不同的西北风貌,无论是饮食、文化或自然的地理。

Figure 5. 蒙格玛店的冰煮羊

我想对于绥远将军衙署,应将其置于清代整体的治理体系中加以理解。有清一代,地方行政多制并用。对于内地十八省以郡县制管辖,对于蒙古地区以盟旗制管辖,对于新疆地区以封建主式的伯克制管辖,对于西藏地区以政教合一管辖,对于东北地区以军府制管辖。当然,由于具体行政的复杂性,这些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并非泾渭分明,往往在某些地区并行存在。例如绥远地区既设有将军衙署,也存在道、厅等郡县体制单位。
绥远地区的特殊性在于:尽管它与东北的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一样,均设有驻防将军,但乾隆时期,后者被降为从一品,而绥远将军与伊犁将军却始终保留正一品衔,并同时兼掌军政大权。这种分化反映了不同地区战略地位和治理需求的差异。绥远将军最初设立,旨在“自上而下”应对准噶尔战争的威胁;此后又为了日常治理便利,“自下而上”增设了道、厅等郡县体制单位。然而,出于协调蒙古盟旗、拱卫北疆的战略考虑,清政府对绥远将军体系的支持始终强于道厅体制。可以说,这一驻防将军主导的治理制度正是清廷在漠南、蒙古长期治理实践中自然演化出的制度安排。
我们在游客中心处休息至三时三刻,复乘公交,约四时一刻至清真大寺。清真大寺系呼市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这里晚晴所建的礼拜大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所建的望月楼均较有特色。散步至四时半,与谢君、张君乘车返住处取了行李,欣伟、自颖则骑自行车返回。众人复打牌至六时多。

Figure 6. 清真大寺望月楼

晚六时半,至呼和浩特站,乘D1076次动车返京,近十时抵清河站。返校约十时半,眼鼻又马上有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