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时间的政治
这本书的哲学性极浓厚,读罢第一章即搁置,这或是常半途而废的表现。虽如此,在头几十页中最感触是“现代”这一时间概念的语义学分析。我想任何社会学生都应聚焦于细节,但由于现代性宏大叙事的巨大魅力,也该时刻牢记对宏大叙事的野望。日后如有深厚或将沉浸重读此书。17.3.27 于正心
序言一节中,作者讨论了我们需要改变以变化理解时间,而以时间理解变化,由此则后现代被系统性纳入了现代性之中。整本书的布局上,第一章将澄清现代性概念。是书并非叙述后现代,而实际是现代性与实践,现代性是关于时间的文化,是整体历史的一种时间结构。
在第一章 现代性:与众不同的时间之中,作者讨论了现代性不是历史分期,而是历史时间的总体。现代性假定了历史事件的同质延续,也成为了社会性的立足根基。但从马克思至后现代则始终质疑现代性概念。具体而言:
一、对现代性概念的质疑
对于Marxism而言,现代性一方面是高级社会的含义(一种历史分期的意涵),质疑者认为这种唯物史观是否隐含了新的历史时间概念,这一脉以本雅明、阿尔都塞和萨特为主;另一方面,遮盖了本质差异,仅仅注意社会的表面特征,也即是否是认为历史时间是同质性的,这一脉以克拉考尔为主。
而后现代最初被认为是现代性一样的下一个阶段,将替代现代性成为新的社会学核心,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如果后现代意为新的分期,便同现代性这一分期概念矛盾,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分别是何种时间是值得思考的。
Osborne试图以三种途径去理解现代化,也即过去、现在与将来。三者互相关联的历史,时间性的形式,存在于历史时间的辩证法中。
Osborne首先以钵满的传统社会学历史分期入手,批判其历史分期下现代性概念。为了发展,首先需要回溯现代性这一概念的语义学,此处参考柯什勒克。
二、现代性的语义学
5th C,昨天与今天开始分野;15th C,现代是模仿古代希腊,与中世纪对立;16th C——17th C末,新时代 词语出现,但仍然是中性词语。
18th C(启蒙运动时期),赋予了现代以异质性含义。与过去决裂,但实际是不可能决裂,这二者矛盾,也即成为合法性问题,亦成为后现代攻击的基础。此时期的现代界定了自身,同时创造了其他时代。历史不再于时间,而是时间产生历史;不是以历史划分时间,而是以时间划分历史。现代由此与古代、中世纪的传统对立。
19th C,现代性成为构成现代性概念本身的时间性概念。现代性的外延变广,审美的现代主义。
至于今,现代成为过去,后现代成为现代。也即是现代与古代之争。此处的语义学分析颇似布迪厄的历史断裂观。
三、现代性的通俗含义
(一)差异基础下的时空同质性
Osborne对于现代性概念的演化(历史分期角度),认为有三个含义。
1、实际承认了线性发展,历史被时间化,现在是超越过去的;2、将来会超越现在;3、现代性将永远持续,为永久的过渡。
此外,现代性在空间上的延续,是否是西方独有的概念。由此引发了地理空间的思考。
(二)区分的筹划:将来永不能被救赎
分期角度的现代性,设置的区别成为了现代化发展概念的先驱。各民族发展的同质化实际建立于区分上。进步尺度的齐一性依赖于对各差异的区分,但区分也会被筹划入未来,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也因此,为了维持现代性概念的持续发展,将来永无尽头,将来不可能被救赎。
正是由此,人类学一部分学者反思现代化的进化论的时间意识,导致了古典人类学的危机。后现代试图忽视历史的定义与时间结构的连续性,以有别于现代性概念。
(三)现代性概念的发展:合法或决裂
现代性话语也即是为了合法化这一单一视野的探究,而合法化的关键取决于康德提出的自律理性的启蒙概念。对于现代性概念的探究,以哈贝马斯与福柯为代表。
哈贝马斯与福柯的不同在于,前者试图修补,而后者试图颠覆。Osborne则试图将二者争论的焦点转化为证明现代性本身是一种形式,而不是筹划。
继而讨论阿尔都塞与年鉴学派,其最终将现代性定义为,关于我们历史总体化的基本的世俗范畴。17.3.17 14:55 于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