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德米安
在导言的“我的朋友德米安”中,导读者谈及的“内心与外在的种种争斗”构成了人的一生。我摘录了一些书中喜欢的话。
两个世界
“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该隐
我已十八岁,却依旧畏惧脱离父母,独立不仅是生活的自立,亦是思想的自立,成为自己是艰难的。
“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强盗
“在童年的枯萎和死亡中,我们爱恋的一切都将离去,身边只剩世道的孤独和淡漠。”
或可窥视成长之残忍,与孩子之难过。在这长大之中,“我们除了走上帝之道,同时还得走魔鬼之道。”
贝亚特里斯
我以为贝亚特里斯无疑是成长与转折的一个契机。
鸟奋争出壳
“鸟飞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萨斯。”
“这种神有一种象征意义,糅合了神性和魔性。”
我第一次听闻阿布拉克萨斯,便想起了琐罗亚斯德的二元神。后文的贝亚特里斯只是一个过渡,在梦境中的交合情节,则带着一丝乱伦的禁忌,黑塞通过此来引导读者更深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爱之梦来体验神圣与恐怖,而爱慕贝亚特里斯之后的平静,象征着人生新的阶段的开启。随后,黑塞讲道:
“我所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脱颖欲出的本性付诸生活,为什么竟如此的艰难呢?”
读至此不能自已。在对自我的期盼中,“渴望,对世界最热烈的接触。” 以至“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是道德的,我在寻找与道德无关的东西。” 我想,偶尔或许应该勇敢的放弃社会与我们的枷锁,放弃一些强加的意识形态,回归纯粹的世界之中。
“这恰恰就是运行于我们的心灵和自然中的不可分离的神性,当外界的世界沉沦下去时,我们中就会有人走出来,将其重建,因为一切山水草木,自然中一切造物都以现存于我们心中,源于我们的心灵。”
于此,黑塞开始涉及神性、人性、心灵的哲思。自然与自然的合一,一切的现存事物均是源于我们的先祖创造,我们也可以从心灵中创造出新的存在,或者找寻到最本初的开始。之后和皮斯托琉斯的的探讨,颇似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每个人其实都有变成人的无数可能。”
黑塞在此处亦探寻了人何以成为人,人的可能性。人在世俗社会的浸泡,让回归自然的本我、打破自我与自然之间的社会枷锁变得艰难,但人成为人的必要一步,正是打破枷锁。但后文其亦继续探讨,“如果没有这种力量…疯子的行为就是这样。”在这里,黑塞或隐含了一种立场,即完全的释放人性是危险的,如果超于人性则成为了疯子,放弃人性则堕入深渊,在人性的尺度中,需要寻求一种社会与自我的平衡。
雅各与天使的摔跤
在这一章,黑塞讨论了自我追寻的永远性,兼具艰难与幸福。
“在内心世界中,我们必须一日一日的改善世界,否则我们会一事无成。”
“对心灵呼唤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感到害怕或愧疚。”
事实上,无论是好、是坏的呼唤,都只是世俗的价值观,而不是自己的。后文亦马上提出了遵循内心,并非是随心所欲,合理的是合理,而不合理的是阿布拉克萨斯的幻想,这里意味着个体追寻心灵时要谨记不要迷失自我。
“庸人的道路很轻松,我们的道路却很艰险,但我们愿意走。”
在很大意义上,追寻自我是与世俗的对抗,但正因此才能完成一种自我的超越,根本人性的安全释放与最终实现。德米安与皮斯托留斯,辛克莱与阿布拉克萨斯。“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而有时我们太过重视世俗对成功的定义,而迷失于世俗,自我的异化。
“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至此,或可言说为全书之高潮,找寻自我已颇似于加尔文教义中的天职,但在黑塞笔下,这一宗教气息被淡化了。
艾娃夫人
“联同将会在个体的彼此了解中新生出来,会暂时改变世界。而现在的联同只是一种党同。”
“他们害怕,因为他们无法坦然面对自己。”
“人性意志从来就和那些所谓的共同体、国家、民众、协会和宗教毫不相干。自然对人的安排写在每个人身上,写在你我的心中,写在耶稣心中,尼采心中。”
“人必须找到他的梦,然后路就好走了。但世上没有恒久不变的梦,新梦会取代旧梦,人不能坚守某一个梦。”
“我们永远在追求着更清醒的状态,而其他人的追求和幸福却在于让自己的见解、理想和义务向集体靠拢。” 所谓涂尔干的利他主义自杀,亦如此。
“人性是遥远的未来,我们还在路上跋涉。”社会还是个人之选择,往往犹豫不决。
“欧洲征服了整个世界,却因此丧失了灵魂。”今日的中国亦然,发展与信仰的背离。
这一章有两点印象深刻。其一是成长的必然性,以及坚守某一个最初的梦,有可能只是青涩时期的错误。其二是或许宗教、信仰、知识,等等的一切人造物,都只是为了达成自我的手段。
结束和新生
黑塞笔下的命运太过幽暗,《德米安》仍待若干年日后再读。我以为个人与社会的分歧,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自古及今的知识分子抉择的争端,成为自己是艰难的,亦是美好的。当忘了将要去向何方,便应回头反思自己最初是从何处来。15.5.26 13:33 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