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se_统计暨编程问题日志
本文简记日常遇到的统计暨编程问题。为便于查阅,日志按倒序排列,分统计问题日志与编程问题日志两部分。分统计基础、R、Python、Stata、Others五类日志。
本文简记日常遇到的统计暨编程问题。为便于查阅,日志按倒序排列,分统计问题日志与编程问题日志两部分。分统计基础、R、Python、Stata、Others五类日志。
我这两年对古建筑与佛造像的兴趣,多赖于旅行途中参览佛寺,见得多了,总不能一直白看,查了些资料典故,也自然地生发了兴趣。另一方面,我想任何国人都能感受到,千禧时那种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已经一去不返了,我们这代人经历的是从小接受的线性史观的崩塌,我们还能自信地讲,新的一定比旧的好么?在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后,这些豆大的萤火便如长夜中的地标,接引了一代代人,自然地成为了漂泊者们的精神依托,亦串联起了漂泊者们的精神世界。
我相信读者如果同我一起,看到麦积山石窟寺中的罗睺罗授记像,会忍不住掉下眼泪,这样的眼泪不是宗教性的,而是想及人世的离别与无奈。或者,偶见如华严寺胁侍菩萨像乍现的俏皮,我们会想起少年少女时的欢乐么?从南到北的仪轨同归而殊途,在超越性的取向里夹杂了匠人不同的情绪。当我对着这些造像,那些不知所往的负荷,便如流水般,哗地淌了出去。我在想什么呢?大概人世的烦恼还是很让人烦恼的,但又如此不值一提。天下的寺院成住坏空,浮生如露如电,我们最终能在世间孑遗的,或许在历代工匠的刻刀下已得到了答案。
因此,我想整理自己曾到访的佛寺是有意义的,它不仅刻画了我旅行的另一侧面,亦象征了我近年微妙心绪的变化,见证了一个少年如何成长为青年。廿四年六月八日 北京。
北京实无可堪赞叹的自然景致,人文古建确十分厚重。因之开京畿古刹访录,以录在京念书间探幽访古的印象。廿一年九月至廿五年六月,访有独乐、潭柘、戒台、大西天、法海、法源、智化、真觉等寺。
去岁九月至今,因忙于毕业论文与各琐事,我几无心力记录外出观光的印象,毕业后方有闲暇收拾日记,于此简录三月廿六日至廿八日在山西大同、忻州的行记,同行者马君。廿五年七月卅一日。
简录三月二十日至三月廿三日在呼和浩特市的游记。同行者欣伟、自颖、谢君、张君。廿五年八月四日。
原博客日志散记于Diary分类下各年日记中,考虑到博客日志有其历史意义,便集于一篇,按时间倒序排列。
廿五年一月九日至十二日,因往沈阳处理杂事,顺路经锦州市义县、阜新市后返京,下面是其时旅程的见闻。印象深刻,不惟因奉国寺,亦因海州矿那令人落泪的萧肃。廿五年八月九日。
廿四年的十月一日至十月六日,我在河南南阳市、汝州市及平顶山市游玩,下面是其时见闻的简录。廿五年八月五日。
因想吐槽信息较多,单独成文以便于查阅。本文简录几个我目前关注的死因数据集,以及这些数据集的基本情况。中国的数据共享真是一言难尽。六月廿一日晚,修订部分内容。
Iñaki Permanyer, Serena Vigezzi, 2024, “Cause-of-Death Determinants of Lifespan Inequality”, Demography, 61(2), 513—540.
这篇方法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实施,但论文解释的不够清楚,我在这里通过逐步的推导来使读者理解这一方法。